查看原文
其他

从拯救搁浅抹香鲸到送小象莫莉回家,野生动物保护频上热搜说明了什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环境 Author 江虹霖


一头抹香鲸在浙江象山石浦海域搁浅,一场21小时的合力大营救,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上亿。


被迫进行动物表演的小象莫莉令无数网友牵挂,从纷纷为其发声,到送小象莫莉回家,网友始终持续关注。


……


越来越多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事件、话题进入公众视野,说明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人人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彰显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


笔者通过梳理近年来由动物保护引发的公众话题,发现每一次全网关注的事件中,都有着关于动物福利、动物伦理等层面的思考和讨论,而随着这种讨论的热度越来越高,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小象莫莉事件中,既有“如何才能拒绝动物表演”“如何判定虐待动物”的讨论,也有“数千万年的进化,人类到底为地球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做了什么”的质问。去年全网围观亚洲象迁移,居高不下的网络关注度和猎奇心理驱使一些网络主播接近象群追踪直播,继而有网友表达了对野生动物娱乐化、宠物化的隐忧。诸如东北虎“完达山一号”闯入村庄一类的野生动物“进城”事件使得人与动物的接触和冲突增多,有人发出疑问,人与动物生活、相处的边界到底在哪儿?


人们常说,看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要先看其对待生灵的态度。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注脚。远古时期,人类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弱肉强食。后来人类自认为到达了食物链顶端,对动物、对自然有着强烈的征服欲,于是动物为人衣、为人食、为人驯养,人类对动物的态度取决于人类自身的利益。


直至今日,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待动物的视角仍然是俯视的。《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的作者花蚀曾提到,现在中国很多动物园会设置一些“大坑”,在这些坑的上方设置观赏区,人们围在一起俯视着坑里的动物走来走去。而真正尊重生命的视角应该是平视,我们观察它们,它们也可以观察我们。


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目的不仅是让它们活下来。物种的延续依赖于个体的数量,更依赖于质量。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保障动物的权利,让它们保持本性、自由地生活。我们对它们的每一次干预、每一次驯化,都可能对物种基因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如果不去预判和避免不当影响,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扼杀?


热搜上关于保护动物的讨论中,有对立法的呼吁、监管的质疑、当事方的谴责等。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文明的进步,关键在于全社会观念的转变,重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重审自身对生命的态度,逐渐建立起人与动物相处的一个新的秩序和边界。


有人说,人与动物的关系,应该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也有人说,人与动物可以成为朋友、互相拥抱。无论正确与否,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的反思和觉醒已经开始,这才是热搜带来的真正启示。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共建中,参与的不仅仅是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类,还有除人类之外的每一个大自然的生灵。

来源:中国环境



建设文明内蒙古   打造靓丽风景线



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